一级a免一级a做免费线看,又粗又黄A级裸片,全黄一级裸片视频免费||www.dzsstye.com

您好,欢迎访问郑州腾宇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网站!咨询热线:0371-63763776 / 1352686520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科学施肥

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作者:【郑州腾宇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8/14 11:07:56   点击:

锦农科技百余种作物实用配方施肥技术指南

——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一、概况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作物,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而产量接近全国粮食总产的1/2,因此水稻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栽培稻分为籼玉种和粳玉种,即通常所称的“籼稻”、“粳稻”。按播种期与生育期,有早稻、中稻、晚稻之分;按栽培方式,有(水)直播、育秧移栽和再生稻之分;按栽培品种分,有常规品种和杂交稻之分;按耕作制度,有单季稻、双季稻和稻-油(菜)、稻-(绿)肥、稻-麦及油-稻-稻、(大)麦-稻-稻、肥-稻-稻等多种形式。这些都是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因地制宜而形成的且在生产中有实效的水稻栽培技术体系。

二、水稻的需肥特性

(一)水稻对养分的吸收量

在高产条件下,每生产100kg稻谷需形式氮(N)2.10~2.40kg,磷(P2O5)0.90~1.30kg,钾(K2O)2.10~3.30kg。一般情况,常规稻的吸氮量高于杂交稻,而杂交稻的吸钾量高于常规稻,吸磷量则基本相同。与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相比,水稻需氮量偏低,而对磷钾的需求量与小麦、玉米相当,但由于水稻单产较高,因此总需肥量仍高于小麦。水稻还是需硅量较大的作物,其体内的含硅量通常占总干物重的11%~20%,因此生产商应重视硅肺在水稻上的应用。

(二)水稻各生育阶段需肥规律 

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一半,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此时在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分蘖盛期每一克干物质重含(P2O5)最高,约为2.4毫克,此时磷素营养不足,对水稻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均有影响。水稻苗期吸入的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钾素的吸收规律: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钾素,但在水稻抽穗开花前其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在0.5%-1.5%之间不影响正常分蘖。钾的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此时茎、叶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出穗期至收获期茎、叶中的钾并不像氮、磷那样向子粒集中,其含量维持在1.2%-2%之间。

(三)氮、磷、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氮对水稻的生理作用:在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最大,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器官氮素含量不同。一般茎叶中的含量约为1%-4%,穗中含量为1%-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水稻体内的核酸、磷脂、叶绿素及植物激素,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重要物质也都含有氮,所以氮素对维持和调节水稻生理功能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氮素供应适宜时对根部生长快,根数增多,但过量反而抑制稻根生长。氮素能明显促进茎叶生长和分蘖原基的发育,所以植株体内含量越高,叶面积增长越快,分蘖数越多。氮素还与颖花分化及退化有密切关系,一般适量施用氮素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形成较多的同化产物,促进颖花的分化并使颖壳体积加大,从而可增颖果的内容量,便于提高谷重。

磷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水稻茎叶中磷的含量一般为0.4%-1.0%,穗部含磷量比较高,0.5%-1.4%之间。磷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而且直接或见解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一些高能磷酸又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场所。磷素供应充足,水稻根系生长良好,分蘖增加,代谢作用旺盛抗逆性增强,并有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的作用。磷参与能量的代谢,存在于生理活性高的部位,因此磷在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的发育上是不可缺少的,幼苗期和分蘖期更为重要。          

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茎叶中钾的含量约为1.5%-3.5%,穗部含量较低,一在0.5%-1%以下。钾在植物体内几乎完全成为离子状态存在,部分在原生质中处于吸附状态。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原生质、脂肪、纤维素等的组成成分。但在一些重要的生理代谢上如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移等,钾都具有触媒作用,能促进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钾还有助于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施氮越多,对钾的需量也就相应增加。钾对植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有活化剂的作用。适量钾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增加稻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使细胞壁变厚,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的能力。 

(四)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全生育期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两大阶段,每隔阶段又包含若干生育期,在不同的生育期对养分的收比率和需求量吸均有不同,秧苗期氮、磷、钾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比例都在1%以下;分蘖期,氮占30%左右,磷为11%~18%,钾为20%左右;圆杆期(幼穗分化至抽穗),氮占50%左右,磷为58%左右,钾为60%左右;抽穗至成熟期,氮占20%左右,磷为24%~31%,钾为20%左右。水稻对氮、磷、钾的最大吸收量都在拔节期,均占全生育期养分总吸收量的50%以上,表明拔节期是养分对水稻的最大效率期,截止拔节期,水稻吸收的氮、磷、钾已分别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75%、69%、77%。可以认为,在营养生长期,伴随着个体的不断生长,水稻不断进行着养分的吸收和积累,为生殖生长做物质准备。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吸收再提高千粒重进而增产方面有重要作用。

(五)稻田土壤的养分特点

与旱作不一样的是,水稻生长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处在淹水状态下,土壤始终处在水分饱和状态中,淹水后的土壤便发生了一系列不同旱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仅化学方面就表现为氧气的减少、二氧化碳的增加、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且无论淹水前土壤的PH值是酸性还是碱性,在淹水后都逐渐趋于中性,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着淹水土壤中的养分形态变化及其有效性。淹水土壤中的氮几乎全以铵态氮的形式存在,而且一般情况下,淹水土壤的全氮含量高于同类型旱地;大量研究所证实,淹水后可使土壤磷的供应能力显著增加,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纳为:①Fe3+的还原的增加引起磷酸盐的溶解;②Fe-P和Al-P的水解;③土壤有机质厌氧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等螯合了土壤中的Ca、Fe、Al等离子,较少了磷的固定;④有机阴离子和Fe-P,Al-P中磷酸根离子的交换;⑤Ph值的趋中性使磷的溶解度和解吸量增加;⑥闭蓄态磷的溶解和增加了磷在土壤中的扩散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淹水也促进了土壤中铁、锰离子和钾的交换反应,使钾的有效性增加。除此之外,淹水还使土壤中的低价铁、锰怎家,因此水稻缺铁、缺猛的现象较为少见。由于磷-锌拮抗的原因,淹水使土壤磷有效性增加的同时,往往造成锌的有效性下降。硫在还原条件下会产生H2S,一定浓度的H2S会使水稻受到毒害。

三、水稻的施肥原则

水稻高产施肥的基本原则:重视化肥,配合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改良培肥

土壤的效果十分显著,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储量,改善土壤有机质组成,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强了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营养元素的循环和平衡也有重要意义。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可以培肥土壤,供应多种营养成分,还能提供具有生长素和激素性质的化合物。施用有机肥料有助于保持土壤中氮素储量。有机肥料养分释放缓慢,而化学肥料多是速效性的,养分供应快,两者配合施用,可使养分供应过程较为平稳。有机肥料中的有机酸和腐植酸能与土壤中的铁、铝络合,减少磷肥被土壤固定,提高有效磷量和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1)氮肥、磷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高产栽培条件下极易贪青、倒伏、发生稻瘟病,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低而影响产量。必须氮磷钾配合施用,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促使水稻早生快发,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才能稳产高产,因此,在施肥上要坚持氮、磷、钾配合施用。

(2)适量施肥与配方施肥。施肥量不是越多越增产,而是要用量适宜,要根据不同的地块肥力不同,进行确定施肥量,做到配方施肥确保高产,配比合理才能高产。施肥量多,成本也高,但增产量低,纯效益低。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根据水稻长势适期追施速效性肥料,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营养需要,促进水稻的健壮生长。追肥次数应当根据气候条件及苗情确定。

(3)高产施肥注意的事项。

①施足基肥。有机肥料分解慢,利用率低,肥效期长养分完全,所以作基肥施用较好。但由于稻区早春气温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缓慢,为了促进高产田秧苗早生快发,可以将速效氮肥总量的

30%-50%作为基肥施用。磷肥和钾肥均作为基肥施用,也可以留一部分在拔节期施用。 

②早施蘖肥。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可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分二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的25%左右,目的在于促蘖;另一次分蘖盛期作为调整肥,用量在10%左右。目的在于保证全田生长整齐,并起到促蘖成穗的作用。后一次的调整肥施用与否主要看群体长势来决定。 

③巧施穗肥。穗肥不仅在数量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且施用时期也很关键。穗肥在叶龄指数91左右(倒二叶60%伸出)施,可以促进剑叶生长。当高产群体

较繁时,穗肥在叶龄96(减数分裂时期)时施,起到保花作用。

④酌情施粒肥。水稻后期施用粒肥可以提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要控制好粒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

新开水田施肥要注意的问题:

新开水田土壤的通透性好、疏松、土温高,土壤氮素主要一硝态氮为主,铵态氮含量很低。改种水田淹水后相当长时期内,土壤氮素形态仍以硝态氮为主体,还不能及时转化为铵态氮。由于硝态氮比较活跃,很容易出现稻苗长势缓慢,分蘖延迟。另外,旱改水后稻田中磷素也不足。因此,新开水田施肥原则是:

(1)基肥氮、磷要充足。新开稻田基肥中氮素要比一般水田施用量高,磷肥施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低洼冷凉、有机质的地块施用量要提高。

(2)增施锌肥。锌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中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有关,又与生长素的前身--色氨酸的形成有关,是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必需微量元素。新开水田稻苗容易出现缺锌症,适当增补锌肥。

盐碱地种稻施肥上要注意的问题:

(1)以增施有机肥为主,适当控制化肥施用。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增加土壤对有害阴、阳离子的缓冲能力,有机肥又是迟效肥,其肥效持久,不容易损失,有利于保苗、发 根、促进生长。盐碱地施用化肥量不宜过多,一般碱性稻田可选用偏酸性肥料施用,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等。含盐量较高的稻田可施用生理中性肥,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盐碱地施用化肥应分次少量施用。

(2)增施磷肥,适当补锌。磷的有效性与土壤酸碱度有密切关系。土壤pH6-7.5的范围内速效态磷较多,pH大于7.5时则形成难溶性磷酸钙盐,速效磷量降低。pH小于5.5时由于铁、铝对磷的固定作用,速效态磷量也降低。盐碱地开发种稻后淹灌30-50天土壤pH由8降到7.0-7.3,因此有效态磷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仍低于非盐碱地土壤淹灌后磷的含量。因此,盐碱地水田要增加磷的施用量。在内陆盐碱稻区缺锌比较普遍,容易产生稻缩苗,所以盐碱地水田区要适当补锌,采用底肥施用或插秧大时蘸根的方法。

(3)改进施肥方法。盐碱地氮的挥发损失比中性土大,深层施肥肥效明显高于浅表施肥。因此,改进盐碱地施肥技术一是应选用颗粒较大的肥料,以减少表面积与土壤接触,二是多次表施改为80%作为基肥深层施肥或全层施肥,20%作为穗肥表施。

冷浸田施肥应掌握的要点:

这类稻田的特点是水分过多,空气过少,土质冷凉,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所以有效养分含量极低,并因常处于还原条件下,水稻根系生育不良,致使前期生长十分缓慢,分蘖少。后期则随气温的上升,有机质矿化迅速,又易促进水稻过量吸收养分,使植株猛发徒长,诱发稻瘟病和延迟出穗影响产量。因此,凉浸田施肥要掌握的原则是:早追施返青肥,适当控制后期施肥,防止贪青晚熟及成熟度低;增磷补锌,冷凉条件下水稻吸收磷受阻,因此要增加磷肥的施用量,同时补充锌肥。

四、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一)适于水稻的肥料种类

1. 氮肥  铵离子在还原状态较为稳定,也是水稻吸收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加之水稻耐氯能力强,因此铵态氮肥中氯化铵是非常适合于水稻的氮肥品种,尿素、碳酸氢铵也是水稻常用的氮肥。而铵态氮肥中的硫酸铵因含有SO42-,在还原条件下易产生H2S,进而产生毒害而不宜大量使用。尽管在水稻烤田或水面落干的少数情况下,NO3-会对水稻表现一定的肥效,但在还原条件下,NO3-易发生反硝化脱氮,不仅造成氮营养投入的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因此硝态氮肥一般不用于水田。此外,虽然铵态氮肥是水稻适宜的肥料,由于在水田的水土交接面上存在一个很薄的氧化层,当铵态氮肥表施时,仍然会造成反硝化脱氮,因此在水田中铵态氮肥也应深施。

2. 磷肥  我国目前常见的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都是用于水稻,而北方则以普通过磷酸钙为主;定南亚一些国家在水稻上施用磷矿粉也较为普遍。瓷碗,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以磷为主的化成复合肥也是水稻常用的磷源。

3. 钾肥  如氮肥部分所述,水稻上常用的钾肥品种为氯化钾,使用率淮安的另一原因是它的价格比较便宜。

4. 复合肥  以上述肥料为原料制成的复合肥或BB肥(水稻庄专用肥)是目前常用于水稻的肥料,多做基肥施用。

在微量元素肥料中,锌肥仔水稻上施用较为普遍。在某些缺硫的水稻土上。 也应适量施用含硫肥料。

(二)秧田施肥

水稻秧田期通常占全生育期的1/4~1/3,营养生长期的1/2,因此秧苗素质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础,农谚“秧好一半稻”是对秧苗素质与产量关系的客观评价,“肥土育壮秧”则说明秧田养分管理对培育壮苗和提高秧苗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育秧有多种方式,如湿润育秧、旱育秧、两段育秧、地膜保温育秧和温室工厂化育秧等。氮育秧期间的养分管理差异较大。首先在秧田整地时,必须施足基肥,若以有机肥为基肥时,可按15t/hm2施入腐熟的优质厩肥或人粪尿,若施复混肥,可按N:P2O5:K2O=1:1.2:2的比例,0.75t/hm2的用量施入6-7-12的复混肥做秧田基肥。而带土移栽的秧苗和晚稻育秧,则可少施或不施基肥。

在秧田期的养分管理上,有早施“断奶肥”、巧施“接力肥”和移栽前再施“起身肥”(又称“送嫁肥”)之说。其原因是水稻育苗在三叶期又称“断奶期”,是水稻秧苗营养生理上的转折期,实现“断奶期”应提早到1叶1心期使用为宜;4~5叶时可巧施一次“接力肥”,具体情况应根据秧苗生长情况而定;移栽前的“起身肥”对移栽后增强发根力有重要作用。以上3种秧田追肥均以氮肥为主,“断奶肥”的用氮量一般为20~30kg/hm2,“起身肥”一般为75~120kg/hm2.壮秧的形态特征应表现为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健,俗称“扁蒲秧”。

(三)本田施肥

1. 基肥  尽管因熟期不同,水稻有早稻、中稻、晚稻之分,但施足基肥是水稻高产的重要保证。除施足有机肥(含绿肥)30~40t/hm2外,磷、钾肥也最好在基肥中一次施足,并配合一定量的氮肥。由于淹水可提高磷的有效性,水稻可以从前茬旱作残留在土壤中磷中吸收相当数量的磷,因此,在本田基肥中科根据土壤有效磷的状况适当减少磷肥用量,即“旱重水轻”的磷营养管理原则。水稻需钾量较大,基肥中钾的用量也较多,我国目前常用的总养分含量为25%的水稻专用肥,其中钾的含量大都在10%以下,按0.75t/hm2施用量计,其施钾量尚不能满足水稻全生育期对钾的需求,需在补施钾肥。

2. 追肥  水稻本田期的追肥,仍以氮肥为主,若基肥中供钾不足,也应追施钾肥,在追肥的方式上,有土施和叶面施两种,叶面施多用于生殖生长期根系活力下降的情况下。

从我国南方稻区追肥用氮量看:7.5t/hm2以上产量的田块,施氮量为225kg/hm2以上;6~7.5 t/hm2产量的田块,施氮量为180~225 kg/hm2;4~6 t/hm2产量的田块,,施氮量为120~180 kg/hm2。若土壤供钾不足时,也应在追肥中添加钾肥。一般情况下,上述用量的氮肥都在水稻营养生长期内施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穗数和总花数。

当水稻进入生殖生长期,根系逐渐衰老、活力下降时,叶面追肥变成为后期施肥的主要方式,此时的追肥以氮、磷为主,如适量的尿素与磷酸二铵配合施用,可延长水稻剑叶的寿命,促进光和产物向种子运输,进一步提高粒重,实现高产。因此,又叫“攻粒肥”或“饱粒肥”。

3. 根外追肥:水稻除根以外还可以通过茎叶吸收养分,而且肥料利用率较高,这种通过非根系吸收营养的现象就是根外营养。向根系以外的营养体表面施用肥料的措施就是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不但可以较快地被茎、叶吸收利用,避免养分被土壤固定及脱氮的损失。水稻后期根外追肥,可有效地缓解后期根系衰老,肥料供应不足的矛盾,从而延长中部叶片寿命,加强上部叶片的光合功能,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促进早熟,增加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根外施肥的种类:不是所有的肥料都能适用根外施用,不适合根外施肥的肥料有:不溶于水的化肥,如钙镁磷肥;具有挥发性氨的化肥,如氨水、碳酸氢氨;含有毒物质的化肥。尿素是中性有机物,易被水稻茎叶吸收而又伤害极少,特别适用于根外追肥。追肥30分钟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即有增加,5小时后可发现吸收50%左右,最后可吸收90%左右。

根外施肥方法:根外施肥通常是在齐穗期至灌浆期喷施,其作用与粒肥相同,如果缺氮以选择尿素为易,喷施浓度在1.5%-2.0%为好。如果是磷、钾不足,可选择0.5%磷酸二氢钾+1%尿素。微量元素浓度在0.1%-0.5%左右为易。喷施时间最好在下午或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

水稻追肥的时期和用量,除根据水稻在田间的长相来判断外,还可根据营养诊断的结果来决定。我国在总结水稻施肥经验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3种模式:

1.“前促”施肥法  期特点是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也有集中在基肥一次全层施用的。这种模式适用于双季早晚稻和单季稻中的早熟稻品种。以“增穗”为实现产量目标的主要途径。

2.“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其特点是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中期控氮、后期补施粒肥。这种方式在当前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南方单季稻中应用较多,是以提高穗粒数和增加粒重为实现目标产量的主要途径。

3.“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  其特点是施足基肥、重施穗肥、后施粒肥,适用于生长期较长的水稻品种和土壤保肥力较差的田块。以攻大穗、粒重为实现产量目标的主要途径。

目前北方稻区常用的施肥方法 

(1)前促、中控、后补法。这种施肥法重施基肥并重施分蘖肥,酌施穗肥,基肥占施肥量50%以上,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这种施肥方法主攻穗数,适当争取粒数和粒重。前促即基肥中施用速效性氮肥占总量的40%-50%,磷肥的全部,钾施用量占总量的50%分蘖肥氮肥占总量的30%。中控即施穗肥氮肥占总量的20%,钾肥占总量的50%  后补即可根据田间长势适当补施粒肥,但施用氮肥量不能超过10%。

(2)前、后分期施肥法。前、后分期施肥法是以水稻对于氮素营养需要也嗲为依据提出的,所谓前期施肥是指营养生长阶段的施肥,主要是底肥和分蘖肥,后期施肥是生殖生长阶段的施肥,主要穗肥。是一种省肥、稳产、高产的施肥方法。 前期施肥:有机肥料全部作基肥施用,磷肥一般作辅助肥,钾肥一般50%作基肥氮肥得30%-40%可采用辅肥、全层施肥、深层施肥。分蘖肥可在移载后10天内进行,调整肥主要是防止分蘖肥施用不均或补救部分生长较差的地块。后期施肥:适时施用穗肥。穗肥施用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情况决定时间。北方稻区一般幼穗分化与基部节间伸长同时进行,此时施肥,有增加枝梗和颖花分化的作用,但也可能会助长节间伸长过度而引起倒伏,施肥时要注意。正常穗肥施用时期以减数分裂期为宜。巧施破口肥和齐穗肥。齐穗肥和破口肥要以水稻长势和长相来确定,一般高温年效果大于低温年。

    (3)配方施肥法。配方施肥法科学地确定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配合,氮、磷、钾配合的最佳用量和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根据不同品种、地块确定不同的施肥量,北方近几年这种施肥法引用较多。

(四)锦农科技水稻配方施肥指导建议表

产量水平(kg/亩)

水稻亩施肥纯量(kg/亩)

N

P2O5

K2O

400500

911

56

45.5

500600

1113

68

5.56.8

600700

1315

810

6.88

注:①以上施肥量为锦农土肥仪(测土仪)检测后对比中等肥力下的施肥量。

②低水平施肥量相应按照每级增加20%施用。

③高肥力施肥量按照每级减少10%施用。

④为了达到更好的产量和品质,应结合有机肥料的施用。

五、水稻常见的缺素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1. 缺氮

症状:缺氮症状通常表现为叶色失绿、变黄。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缺氮会阻碍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弱光合作用和影响干物质生产。严重缺氮时细胞分化停止,多表现为叶片短小,植株瘦弱,分蘖能力下降,根系机能减弱。氮素过多时叶片拉长下披,叶色浓绿,茎徒长,无效分蘖增加,容易生育过度繁茂,致使透光不良,结实率下降,成熟延迟,加重后期倒伏和病虫害的发生。 

缺素病因:末施基肥或施入量不足或施入过量新鲜未发酵好的有机肥。

防治措施:防止缺氮 及时追施速效氮肥,配施适量磷钾肥,施后中耕耘田,使肥料融入泥土中。

2. 缺磷

症状:水稻缺磷植株往往呈暗绿色,叶片窄而直立,下部叶片枯死,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生育 停滞,常导致稻缩苗、红苗等现象发生,生育期推迟,严重影响产量。

缺素病因:红黄壤性水田、酸性红紫泥田、白浆土、新垦砂质滩涂土等稻田易缺磷,尤其是红黄壤性水田固磷能力强,易缺磷。有效磷与有机质含量正相关,有机质贫乏土壤易缺磷。生产上遇倒春寒或高寒山区山垅冷浸田易发生缺磷症。

防治措施:防止缺磷浅水追肥,每亩用过磷酸钙30kg混合碳酸氢铵25-30kg随拌随施,施后中耕耘田;浅灌勤灌,反复露田,以提高地温,增强稻极对磷素的吸收代谢能力。待新根发出后,每亩追尿素3-4kg,促进恢复生长。

3. 缺钾

症状:缺钾时根系发育停滞,容易产生根腐病,叶色边浓绿程度与施氮过多时相似,但叶片比较短。严重缺钾是,首先在叶片尖端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至全叶,茎部变软,株高伸长受到抑制。钾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大,能从老叶向新叶转移,缺钾症先从下部叶片出现。钾不足时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减少,水稻处于繁茂遮阴或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增施钾肥后生育大多可以得到改善。

缺素病因:质量偏轻的河流冲积物及石灰岩、红砂岩风化物形成的土壤或土壤还原性强、或氮肥水平高且单施化肥易缺钾。此外,早稻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后聚然转为晴热高温,造成土壤中有机肥或绿肥迅速分解,土壤养分迅速还原,常造成大面积缺钾。

防治措施:防止缺钾补救时立邓排水,每亩施草木灰150gk,施后立即中耕耘田,或每亩追氯化钾7.5kg。同时配施适量氮肥,并进行间隙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吸肥力。

4. 缺钙

水稻茎叶中含钙(CaO)量为0.3%-0.7%,穗中含量在成熟期下降至0.1%以下。钙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元素之一,约60%的钙集中于细胞壁。

症状:缺钙时稻株略矮,下部叶尖端变白,后转为黑褐色,叶子不能展开,生长点死亡,根短,根尖为褐色。 

缺素病因:土壤缺钙的情况较少,但南方某些花岗岩或千枚岩发育的土壤,其全钙含量甚徽,华中红壤地区全钙含量0.02%~0.25%,每百克土中含交换性钙5~100mg,某些红壤仅5.6mg,这时会出现典型缺钙症状。

防治措施:每亩施石灰50~100k。

5. 缺镁

水稻茎叶中含镁(MgO)为0.5%~1.2%,穗部含量低。镁是叶绿素成分之一,缺镁叶绿素不能形成,镁是多种酶的活化剂。

症状:缺镁时叶片柔软呈波纹状,叶脉黄绿色,从叶尖先枯死,症状从老叶开始。孕穗期前保证充足的镁素营养特别重要。

缺素病因:质地松的酸性土如丘陵河谷地区或雨水多的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土壤中水溶性和交换性镁含量少,易形成缺镁症。

防治措施:基施钙癣磷肥15~20kg,应急时喷1%硫酸镁。

6. 缺硫

水稻体内含硫(SO2)量约为0.2%~1.0%,水稻吸收利用的主要是硫酸盐,也可以吸收亚硫酸盐和部分含硫的氨基酸。水稻体内硫素和氮素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

症状:稻株缺硫可破坏蛋白质正常代谢,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缺硫时植株矮小、叶小,初期色变淡。严重缺乏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茎叶变黄甚至枯死,分蘖少。根系缺硫反映尤其敏感,当地上部还未明显呈现褐色斑点时根系生长已表现不正常。土壤中含硫过多时,在缺氧条件下转化成为硫化氢可毒害稻根,发生跟腐病。

缺素病因:易发生在砂质淋溶型土壤或远离城镇工矿区,大气含硫少,近3~5年内未施含硫的肥料。

防治措施:注意施用含硫肥料。如硫铵、硫酸钾、硫磺及石膏等,除硫磺需与肥土堆积转化为硫酸盐后施用外,其他几种,每亩施5~10kg即可。

7. 缺铁

水稻体内含铁较低,叶片中含量为200~400毫克/千克,老页比嫩页要高,其中相当部分是集中于叶绿体内。铁参与植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影响与能量有关的生理活动。

症状:缺铁叶绿素不能形成,出现失绿症,缺铁现象先从幼叶开始,而老叶仍属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土壤中不缺铁。在酸性和长期渍水土壤中铁多被还原成溶解度大的亚铁,如水稻大量吸收会发生亚铁中毒。

缺素病因:主要发生在近乎纯净的砂砾质土壤含泥极少,近于干砂培和特清的溪水流动灌溉条件下,造成缺铁。

防治措施: 增施有机肥或培土。

     8. 缺锰

锰是水稻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嫩叶中含500毫克/千克,老叶可达16000毫克/千克。锰能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和生长,并能增强淀粉酶的活力。叶绿素中虽不含有锰,但锰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症状:缺锰则亚铁含量增高,引起亚铁中毒产生失绿现象。当体内含锰量高而亚铁浓度低时,也会由于缺铁产生失绿现象,缺锰植株矮,分蘖少,叶窄而短,严重退绿,先呈黄绿色,后出现深棕色斑点,继之坏死,嫩叶最重。 

缺素病因:水稻叶片含锰量低于20mg/kg时,易出现缺锰症。水稻对锰虽不敏感,但我国华中丘陵区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及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含锰量都很低,北方的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质地轻、有机质少、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如黄淮海平原都属于缺锰的土壤。

防治措施:用1%~2%硫酸锰溶液浸种24~48小时,或基施硫酸锰162kg,与有机肥混用。

9. 缺锌

锌在生长素合成上是不可缺少的,并能催化叶绿素的合成。水稻叶干重的含锌量低限为15毫克/千克。

症状:缺锌时叶呈淡绿色,嫩叶基部变黄,叶尖较轻,严重时叶中脉变白稻株顶端受抑制,植株矮,分蘖少,出叶周期拖长,叶尖内卷,老叶下垂,最后枯死。在缺锌土壤上施锌,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果,可以促进生长和提高有效分蘖数,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防止早衰。 

缺素病因:石灰性pH值高的土壤或江河冲积或湖滨、海滨沉积性石灰质土壤及石灰性紫色土、玄武岩风化发育的近中性富铁泥土、地势低洼常渍水还原性强或施用了高量磷肥或施用了大量新鲜有机肥引起强烈还原或低温影响均易出现缺锌症。

防治措施:秧田期于插秧前2~3天,每亩用1.5%硫酸锌溶液30kg,进行叶面喷施,可促进缓苗,提早分蘖,预防缩苗。始穗期、齐穗期,每亩每次用硫酸锌100g,对水50kg喷施,可促进抽穗整齐,加速养分运转,有利灌浆结实,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

10. 缺钼

钼能促进蛋白质的形成,参加稻体内各种氧化还原过程,可消除酸性土壤中铝、锰离子的毒害作用,促进水稻土中自生固氮菌的活力。一般认为水稻植株含钼量最高界限在2毫克/千克以下。

症状:缺钼叶变黄绿色部分叶片发生扭曲,老叶尖端褪绿,逐渐干枯,分蘖少,秕粒多,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一般用0.01%~0.1%的钼酸铵溶液,在苗期和豆科作物始现蕾期喷施1次~2次,每次间隔7天~10天。

11. 缺铜

铜是一些氧化酶的成分,所以它能影响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稻株对铜的需要量极微。

症状:缺铜时嫩叶初成青绿色,以后叶尖褪绿,变成黄白色,继之形成棕色枯斑,新叶不能展开,生育推迟。

缺素病因:土壤中总铜量或可以利用的铜含量低。不同土壤中总铜含量差别很大,黏性土壤、含氮量高的土壤和盐碱土壤可利用的铜含量低;沙性土壤总铜含量低。土壤中的铜很难移动,黏土和有机质对铜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在土质黏重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很容易发生缺铜现象。

防治措施:可以在整地、播种时每亩施1-2公斤硫酸铜作底肥。

12. 缺硼

水稻对硼的需要量极少,硼对氮的代谢和吸收养分上哟促进作用。例如以0.01%硼溶液处理弱光下生长的稻株,测出硼有促进养分向穗部运送的作用,能减少空秕率,提高千粒重。

症状:缺硼时生长点细胞分化受阻,花粉发育不正常,影响受精能力,秕粒多,稻株矮小,叶呈深绿色叶中部或尖端处有黄白色斑点,严重时生长点死亡。

缺素病因:我国华南和华中地区有效态硼含量从痕迹至0.58mg/kg,平均为0.14mg/kg。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有效硼常在0.1mg/kg以下。此钙潜育性草甸土有效硼也很低。

防治措施: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喷施0.1%~0.5%硼酸溶液或0.1%~0.2%的硼砂溶液2~3次,每亩用液量40~50kg。

13. 缺硅

水稻植株吸收的肥料量占施用肥料量的水稻是吸硅量最多的作物之一,茎叶中的含硅量可达到10%~20%,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稻株要吸收硅酸17~18千克。根部所吸收的硅随蒸腾上移,水分从叶面蒸发,而大部分硅酸却积累于表皮细胞的角质内,形成角质硅酸层,因硅酸不易透水所以可降低蒸腾强度。充分吸收硅的水稻叶片伸出角度小,叶成直立型,叶片受光姿态好,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硅酸的存在还能增强根部氧化力,能使可溶性的二价铁或锰在根表面氧化沉积,不至于因过量吸收而中毒。同时,促进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施用硅酸,水稻同化作用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大,从而稀释植物体内氮的浓度,表现为增强耐氮性。施硅酸肥料还可以促使磷向穗部转移。

症状: 缺硅水稻体内的可溶性氮和糖类增加,容易诱致菌类寄生而减弱抗病能力。还有的研究认为,茎叶中的硅酸化合物能对病原菌呈现某种毒性而减少危害。水稻生殖生长期如不能满足硅酸的供应,则易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严重时变成白穗。

缺素病因:水稻吸收硅有其特点:整个生育期都在不断地吸收,一直持续到开花以后,且越往后吸收量越大,是水稻吸收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元素。植株中的硅含量也随生育进程而逐渐提高。因此,以下条件导致水稻缺硅。 (1)土壤有效硅含量低。土壤各种硅酸盐含量很高,含硅(SiO2)占土重的50%~70%,但绝大部分是不溶的,所以河流及田间排水中二氧化硅浓度很低。硅酸盐矿物要在有机物分解和植物呼吸等产生的碳酸作用下,缓慢分解成可吸收态的正硅酸    (H SiO2)有效硅。因此,母质含易风化矿物多的,有效硅含量就多。黏粒风化比砂粒容易得多,故一般土壤的质地越细则有效硅含量赵高。一般而言,滨海地带和水网平原土壤有效硅高于河谷丘陵地区,一些河流上游狭谷地带、溪江沿岸的浅层砂砾质水田通常有效硅最低,大多是严重缺硅的土壤。 (2)土壤还原性强。还原状态下产生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会抑制对硅的吸收。烂糊田中水稻茎秆软弱,易患病,且易倒伏,和吸收硅少有关(当然也有吸钾减少的影响)。

(3)氮肥过量。水稻植株含硅率一般随含氮率提高而下降。后期因施氮过多而贪青倒伏。成熟不良的稻株含硅量均降低,而正常健康株则相对含硅量高,呈低氮――高钾――高硅型式,说明后期过氮造成吸硅不足是成熟不良的重要原因。(4)土壤水分缺乏。缺水或干旱会影响水稻对硅的吸收积累。据试验,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100%时,水稻吸硅量比持水量为50%的要多1倍左右。生产实践中旱育秧比较易发生叶瘟,与育秧过程中耗水少使吸硅减少有关。另外,灌溉水中含硅量低,也是导致水稻缺硅的原因之一。 

防治措施: 1.施用硅肥。  ①硅肥的种类及成分:高炉渣平均可溶性硅含量为30.8%(氧化硅),平炉渣为15.0%,转炉渣为18.3%,电炉渣为14.0%。炉渣除含硅外,还含丰富的氧化钙,较多的镁(5%~10%)、铁、锰以及一定数量的磷、硫、铜 、硼、钼。所以炉渣实际是一种很好的综合性肥料,不仅作硅肥,还可作石灰质肥料施用。此外,水玻璃(硅酸钠)含较高可溶性硅,还有高效硅肥(水玻璃脱水,硅含量相对高于水玻璃)也可以用。②硅肥施用技术:硅肥一般作基肥,插秧前作耙面肥施用比翻耕撒施(全层施)效果要好。水稻每公顷施用硅量在1500~2250公斤。硅肥施用后当季利用率为20%~25%,有相当的残效,故不必每年施用,可隔年施用。由于硅肥含石灰,长期连续施用有机质过分消耗,会降低地力。

2.稻草还田。稻草含硅在10%以上,年复一年的稻草携出,是水稻田硅被消耗而下降的主要原因。实行稻草还田对维持土壤硅肥有重要作用。

3.多用钙镁磷肥。钙镁磷肥中含硅在10%以上,常规用量虽然不能解决缺硅的需要,但也是硅的一个来源。长期持续施用在缺硅水田至少可以减轻缺硅程度。

 4.客土改良。缺硅水田基本特点是土壤质地砂性强,耕层浅薄,用优良黏性土如石灰性紫色土等作客土,效果显著。 

 

锦农科技技术部资料

资料编号:GN-SD

版权及产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应用,侵权必究!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关注腾宇仪
腾宇销售一部
(仅限客户添加)
腾宇销售二部
联系我们

郑州市丰乐五金机电城28号楼

公司固话0371-63763776

全国咨询热线13526865200

邮箱2422448512@qq.com

Copyright (c) 2014-2019 版权所有:郑州腾宇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豫ICP备17022565号-1技术支持:威盟科技

一级a免一级a做免费线看,又粗又黄A级裸片,全黄一级裸片视频免费||www.dzsstye.com

品牌简介

{转码主词}